随着社会的发展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者的关注,特别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,极大增加了青少年的焦虑、抑郁情绪。
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
抑郁、焦虑、情绪低落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普遍存在,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、大脑发育以及学习表现。从前,焦虑、抑郁在家长的眼中是“矫情”的表现,如今,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家长的重视,很多家长还会去咨询心理医生。有些孩子食欲不好,睡眠不佳,学习成绩下降,整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,家长就要注意了,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表现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脆弱,有心理问题,是因为童年时的创伤没有及时解决。
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
青少年时期,对学习的焦虑是普遍现象,在素质教育中,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且要在意孩子的抗压能力。没有抗压能力的孩子,轻则考试失利,重则危及生命。
学生在考试前焦虑是正常的现象,虽然说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考试的发挥,但过于焦虑不仅对成绩有影响,还会影响日常生活,这种焦虑情绪蔓延到生活中,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。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,他就觉得无法接受,整个人变得特别郁闷,接着思考能力下降、注意力难集中、变得懒惰厌学,甚至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。
除了学习压力,师生关系、亲子关系、同伴关系等都会引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。一个不具有抗压能力的孩子,会敏感易怒,无限放大不良情绪,这种不理性的情绪使孩子逐渐变得焦虑、抑郁。如果不及时矫正,有的甚至走向犯罪,走向自杀。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,一定要重视,不要责备与打骂,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。